中国文明网 山东文明网
总有一些感动 让我们热泪盈眶——见义勇为“聊城现象”探析
发表时间: 2021-01-11 来源: 聊城新闻网

分享到:

  一

  一座城市的精神,蕴涵着这座城市的神韵和魂魄,是人民群众心目中的一面旗帜。

  聊城的精神,一脉相承于聊城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积淀。聊城人民,有着农耕文明赋予的勤劳质朴,有着儒家思想孕育的忠孝节义,有着运河文化传承的开放诚信。战国时期,鲁仲连射书救聊城,鲁义姑“舍子救侄”;抗战时期,张自忠舍身救国;当代,孔繁森一腔热血洒高原,白云倾情为民……一个个先贤义士、英雄楷模,为这座千年古城增添了熠熠光辉。

  正是这些语义丰富的个体“符号”,筑起了聊城人与人之间互助、互信、奉献和给予之基。这种内在的认同,像叶脉纹理一样沉淀于640万聊城人的精神基因中,转化为聊城文化软实力的“内核”,并为新时代的见义勇为“聊城现象”源源不断地输送养分。

  多年来,历届市委、市政府将平安和谐社会建设放在重要位置,大力倡导“见义勇为”精神。市委政法委、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持续推动见义勇为工作深入开展,让见义勇为得到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、大力支持,汇聚成鲜活的道德力量。

  2020年8月15日,天降大雨,在柳泉花园小区门口,一名女孩不慎触电晕倒在水中,危急之时,多名好心人冒着危险施救。市民周静、张洪新,民警杜保明……他们齐心协力,救出了水中的女孩。

  涓涓细流必将汇成江河,在聊城,见义勇为已融入城市发展的血脉。这些平民英雄刹那间的选择,让我们钦佩、感动。在人生答卷上,他们书写下对人生意义最宝贵的回答,标注出时代的精神坐标。

  二

  谁是最可爱的人?在聊城,无论何时何地,见义勇为之士总能收获人们的尊崇与盛赞。

  “我觉得我的爸爸妈妈最可爱。”2020年1月5日,在东昌宾馆,一位5岁女童显得颇为显眼。那一天,她的父亲邢以山、母亲韩桂芹因见义勇为受到表彰。

  “平时,我们经常会将一些见义勇为的故事讲给孩子听,带孩子参加表彰大会,也是想让孩子在现场听一听见义勇为的事迹,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。”邢以山说,要让好家风传承下去。

  这是一个小家的传承,更是当代聊城人共同价值观的指引。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引下,一个个诠释着人间大爱的见义勇为故事在聊城接连上演,一个个充满真善美的故事在聊城口口相传。

  在聊城,穿行于城区大街小巷的公交车不仅是市民的代步工具,更是宣传见义勇为流动的风景线。自2019年4月26日起,城区3000余辆公交车的车门处全部喷上了见义勇为的标志,一个个车厢成为“见义勇为工作站”。在聊城,有500余处宾馆、饭店、商厦、银行网点等公共场所电子屏,常态化滚动播放宣传见义勇为相关短视频,为的是把见义勇为的“种子”悄然播入市民的心间。

  一花带动百花香。见义勇为“聊城现象”的出现,是独特文化基因、良好环境氛围、有力典型宣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发现最美、崇尚最美、传递最美,已成为聊城人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的自觉行动。

  三

  春山在望,暖阳可期。

  2020年6月2日,在冠县冠星小学,12岁的王恩元感受到了来自身边的温暖。这是他转学到这所学校的第一天,迎接他的,是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和老师们的句句关怀。

  时间倒回2014年10月2日晚,这天,王恩元的父亲王庆亮在与窃贼搏斗中被捅成重伤,医治无效不幸牺牲。之后,王恩元跟着在四处打零工的母亲来县城,但由于户籍原因,王恩元只能就读于费用较高的私立学校。2020年1月16日,在一次走访的过程中,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理事长付强了解到了这一情况,随即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协调。最终,王恩元顺利转入了县城的公立小学就读。

  同样感受到社会关怀的,还有历年来受到市级以上表彰的190余名见义勇为人员。2020年11月13日下午,市见义勇为基金会联合市退役军人医院开展免费体检,为每名见义勇为人员免费提供了价值1000余元的“体检套餐”。

  路见不平一声吼,是人们对侠义精神的朴素追求,然而隐身于普罗大众之中的英雄,并非每人都身怀绝技。面对突如其来的险境,面对不可预知的风险,见义勇为必定要面临种种风险,没有“金钟罩、铁布衫”护体的英雄们难免受伤乃至牺牲。

  落实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障和抚恤待遇,建立解难事、办实事、助贫困、献爱心“四位一体”的关爱激励机制,把对见义勇为英雄的关心关爱落实到经常、体现在日常……

  “绝不能让英雄‘伤身又伤心,流血再流泪’。”付强说,2020年,聊城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先后帮扶救助因见义勇为牺牲、致残和生活困难家庭16户,发放慰问金8.7万元。

  德不孤,必有邻;德有邻,必成景。我们惊喜地看到,如今,见义勇为已经成为640万聊城人普遍认同的美好现象,成为这座城市前行道路上暖人心、聚民心、强信心的最美底色。

责任编辑: 李 世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