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文明网 山东文明网
美德故事|讲好胡同故事 播撒文化种子——记临清市新媒体工作者协会党支部书记刘英顺
发表时间: 2024-04-09 来源: 聊城日报

分享到:

  “考棚街的牌坊、锅市街的竹器铺、竹竿巷的板搭门、前关街的冀家大院、碾子巷的汪家大院……我觉得能把这些老胡同保护下来就是最大的功劳!”4月1日,在临清市中洲古城刘英顺党代表工作室里,临清市新媒体工作者协会党支部书记刘英顺,从展柜里拿出多年来搜集的一本本有关临清运河文化的书籍,如数家珍。

  临清是千年古县、运河名城,有着丰厚的运河文化底蕴,古城里还保留着明清时期的老胡同百余条、古民居30余座。如何讲好临清故事、传播好临清声音?作为一名来自古城胡同里的党代表和基层宣传工作者,刘英顺始终想着保护、传承、利用好临清老胡同,将颇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凝结成文化符号与文化名片,向外界介绍家乡,为文旅兴市积极建言献策。

  “老胡同里保留的这些古民居、老门楼等,不仅是群众的居住场所,更是临清运河名城的实物佐证。”今年大年初四上午9时,在鳌头矶小广场,头戴黑色棒球帽,并特意戴上红围巾的刘英顺带领众多游客开始了“胡同游”,有关老胡同、老物件的临清故事在刘英顺口中娓娓道来,让观众们赞叹不已。

  “临清胡同游”是刘英顺用心、用情、用力擦亮的文化品牌。

  “第一次组织胡同游的时候只有7个人参加,后来通过网络和市民的传播分享,影响力逐渐大了起来,参与人数慢慢变成上百人,最多的时候有几千人。”从2007年开始,刘英顺每年都在节假日组织胡同游,如今还开通了胡同游云直播,让全国各地的观众在老胡同里感受传承数百年的市井烟火,胡同游火了起来。

  为保护文化遗产,传承文脉,让更多的人热爱家乡、记住乡愁,2015年,刘英顺编辑出版了《临清胡同文化》一书,书中包含40万字及200余幅插图,详细介绍了临清胡同的历史由来和人文风俗,成为研究、宣传临清运河文化的重要资料,被多所大专院校的图书馆以及各地的运河文化研究社团所收藏;他走进机关、学校,举办临清运河文化讲座数百场,为家乡青年学子组织专场胡同游150余场,接待了德国海德堡青年访问团、“中日韩”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考察团等大批来临清的学者、文化社团,积极向他们宣传临清运河文化……让他们通过实地探访,去感受昔日繁华压两京的临清文化底蕴。

  风景,在游客眼里;胡同,在游客记忆里;历史和文化,会一直留在游客的心里。刘英顺发起的临清胡同游,不但成为宣传临清运河文化的旅游名片,还成为央视大型人文纪录片《大运河》的专题节目之一。

  2019年,刘英顺党代表工作室在古城老胡同里成立,目的就是搭建联系服务群众的“连心桥”,打造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新阵地和学习、研究运河文化的新课堂。他和42名临清运河文化爱好者,组成了“党代表工作室+临清运河文化”宣讲团,走进机关、学校,举办运河文化讲座60余场,开展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增强文化自信为主题的讲座和研学50余场;他多次走进老胡同寻访老手艺人,向他们耐心细致地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,并积极帮助他们整理材料、申报非遗,目前已有六项(五项市级和一项省级)申报成功。

  “作为黄河故道,临清留下来诸多黄河印记,再加上大运河穿城而过,临清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优势。今后,我将积极践行基层宣讲员的职责,一如既往地搞好临清运河文化、黄河文化研究、宣传工作,挖掘老艺人、老字号的故事,为文旅兴市作出应有的贡献。”刘英顺信心满满地说。

责任编辑: 陈国政